周元烈士纪念碑
位于蒙城县宝塔中路烈士馆门东旁。
周元,字凯之,1894年12月生于广西省明江县(今宁明县)洞廊村的一个壮族农民家庭。15岁时因生活所迫离开家乡,入广西左江镇总兵陆荣廷部当兵。1920年陆荣廷反对孙中山,所部溃败、倒戈,被李宗仁新桂系取代。周元追随李宗仁,后又参加了北伐战争。周元天资聪颖,机智勇敢。屡立战功。历任班、排、连、营长。1930年升任龙州教导团团长。1934年周元进入黄埔军校南宁分校第五期高级班学习。毕业后,被任命为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第四十八军第一七三师副师长,授少将军衔,率部驻守蒙山、荔浦一带。
1937年9月,周元在全国民众抗日高潮的推动下,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的影响下,随集团军从广西荔浦出发,奔赴抗日前线。临行前,他教育子女:“用心读书,学好本领,将来报效国家!”又对送行的亲友说:“日本想亡我中国,灭我民族,我是一个军人,保家卫国是我神圣职责,即使战死沙场,死而无撼,孩子们年幼,就拜托给你们了…。”
10月中旬,第二十一集团军到达上海,投入了淞沪会战。10月17日,周元在陈家行指挥作战中,率部英勇拼杀,虽身负重伤,仍坚持指挥作战。他的忠勇爱国精神,受到上级的嘉奖,被擢升为中将副师长兼五一七旅旅长。1938年2月,第二十一集团军奉命由九江到达合肥,布防在舒城至淮南一线。周元的一七三师驻防在淮南田家庵一带。1938年5月,台儿庄战役后日军欲分兵包围徐州国民党主力,周元奉命进驻蒙城,掩护主力部队撤退。
1938年5月4日,周元率一零三三团从淮南出发,由凤台南岸渡过淮河,沿蒙凤公路北上,于6日上午到达蒙城县城。立即和一零三三团团长凌云上率领全团主要干部察看地形,部署兵力,表示了誓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决心。
5月7号,3000余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,向蒙城展开了疯狂进攻,周元率全团将士与敌人进行激战,坚守县城三天,为主力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,最后周元与守城部队2000余人阵亡牺牲,蒙城沦陷。
蒙城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守土抗日、保国卫民的将军,含着泪水,把他的遗骨收集起来,在城东门外古代哲人庄子祠的东侧,筑起高大的陵墓和纪念碑,碑上刻有“周元副师长殉国记”的碑文,供各界人士前来凭吊,祭奠。同时,还把城关镇改为周元镇,把乐育小学改为周元小学,以示对周元将军的怀念和敬仰。
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周元将军被追认为革命烈士。在他牺牲60周年之际,蒙城县委、县人民政府召开了隆重的纪念大会,并重修了烈士纪念碑,以追怀、表彰这位守土抗日,以身殉职的爱国将领。